English
成果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应用 > 成果推荐 > 正文
耐盐碱油菜示范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白城举行
来源: 时间:2022-10-04

(来源:南湖新闻网)9月27日,由我校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主办,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盐碱地生物修复治理合作研究中心承办,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油菜团队、湖北省油菜技术创新中心、湖北洪山实验室、吉林省留学回国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支持的耐盐碱油菜示范现场观摩与研讨会在吉林省白城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李玉、金宁一、李天来,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条件处处长何艺兵,白城市政府副市长纪纲,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白城市政协副主席、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任长忠,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湖北油菜办主任廖世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来永才,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院长郑殿峰出席活动。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先后赴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洮儿河燕麦基地与镇南盐碱地生物修复试验示范区观摩。


                                          傅廷栋院士介绍饲料油菜(记者 刘涛 摄)


傅廷栋院士介绍饲料油菜(记者 刘涛 摄)


                                           农机将油菜粉碎翻耕作绿肥(记者 刘涛 摄)


农机将油菜粉碎翻耕作绿肥(记者 刘涛 摄)


                                            工作人员演示制作青贮饲料(记者 刘涛 摄)


工作人员演示制作青贮饲料(记者 刘涛 摄)

在洮儿河燕麦基地,任长忠研究员结合线上直播介绍了基地种植油菜的有关情况,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燕麦下茬复种油菜、红花荞麦和燕麦饲草以及绿肥油菜还田、饲料油菜和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混合打包青贮等工序。油菜田里,收割将油菜机快速收割并粉碎,输送到并行的卡车中;另一块油菜田里,两台大型农机机将油菜粉碎、翻压,还田做绿肥;油菜田边,工作人员将碎油菜与粉碎后的玉米、水稻秸秆按比例送进机器中压缩成团,打包制成青贮饲料。任长忠介绍,油菜收获后按一定比例与玉米、稻草秸秆混合加工成青贮饲料,不仅能有效降低油菜青贮饲料的含水率,还可大幅度提高牲畜对玉米、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实现过腹转化目的;傅廷栋院士表示,油菜翻耕作绿肥,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肥力,修复改良盐碱化土地具有重要作用。


                                             耐盐碱油菜长势良好(记者 刘涛 摄)


耐盐碱油菜长势良好(记者 刘涛 摄)


                                              王波副教授介绍耐盐碱油菜有关试验情况(记者 刘涛 摄)


汪波副教授介绍耐盐碱油菜有关试验情况(记者 刘涛 摄)


                                              “华油杂62”在重度盐碱地上正常生长(记者 刘涛 摄)


“华油杂62”在重度盐碱地上正常生长(记者 刘涛 摄)

“不论多重的盐碱地,只要油菜出苗,它就长得非常好!”在镇南盐碱地生物修复试验示范区,任长忠研究员、汪波副教授介绍了有关试验的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9年连作燕麦复种油菜、15年连作燕麦复种油菜、钾肥运筹调控试验、纳米包衣种子处理试验、有机肥试验等。记者在现场看到,傅廷栋院士团队培育的“华油杂62”在盐碱地上长势良好,即便在白花花的盐碱“光板地”上,“华油杂62”也能正常生长。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雄主持了当天下午举行的研讨会。姚江林在线致开幕辞。受李召虎校长委托,他代表学校对主管部门、兄弟科研单位及各位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在介绍了油菜团队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和白城市农科院盐碱地生物修复治理合作的进展后谈到,学校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使命相通,双方将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教资源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共同开发盐碱地饲料油菜的生产,解决盐碱地制约农业生产的现实难题、盐碱地改良修复的历史难题,通过研发成果和技术集成示范,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他表示,学校将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对盐碱地油菜、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发深度和推广的力度,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护黑土地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华农人的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

白城市副市长纪纲致辞。他代表代表白城市委、市政府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白城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白城市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表示白城市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跟进做好院地合作项目,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科研增值、挖潜增粮、异地增效、乡村增美的多赢局面。

何艺兵在致辞表示,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在盐碱地品种的选育推广、平台条件的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支撑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的切实部署;二是聚焦盐碱地规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支持盐碱地作物品种的选育推广;四是推动成立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他指出,要以本次会议的良好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生态保护和大食物观,通过科技、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削减障碍,充分挖掘盐碱地的潜力,最大可能地利用边界土地,努力拓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量空间。

郭永田代表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对傅廷栋院士团队、华中农业大学以及各位专家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中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他表示,开展研究的综合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部署和要求。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开展盐碱耕地的治理试点;二是是推进后备盐碱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用;三是强化盐碱地科技支撑;四是开展盐碱地普查。他希望相关地方进一步完善盐碱地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包括傅廷栋院士团队在内的各类科研团队和科研院所到吉林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实验,农田建设管理司将继续对相关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同时还将继续在政策、规划、机制方面多做探索,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把盐碱地的推广、开发、利用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傅廷栋院士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傅廷栋院士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任长忠研究员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任长忠研究员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周广生教授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周广生教授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李景玉研究员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李景玉研究员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万何平博士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万何平博士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新牧公司负责人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新牧公司负责人作报告(记者 刘涛 摄)

傅廷栋院士、任长忠研究员、周广生教授、李景玉研究员、万何平博士以及长春新牧公司负责人先后以“耐盐碱油菜及其利用作饲料(绿肥)的研究示范简况”“盐碱地种植油菜试验示范简要情况汇报”“油菜耐盐碱生理机理和调控技术研究进展”“饲用油菜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油菜耐盐碱性鉴定技术规范研究进展”“油菜种植暨循环农业推广落实情况介绍”为主题做了报告。傅廷栋院士在报告中提到,耐盐碱油菜具有成本低、耐低温、生长快、生长量大、覆盖度高,作绿肥(或作饲料过腹还田),能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多功能利用,农牧结合发展循环农业,边改良盐碱地边有经济效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改良盐碱地最有特色的大田作物。


                                            李玉院士做点评(记者 刘涛 摄)


李玉院士做点评(记者 刘涛 摄)


                                            李天来院士做点评(记者 刘涛 摄)


李天来院士做点评(记者 刘涛 摄)


                                             金宁一院士做点评(记者 刘涛 摄)


金宁一院士做点评(记者 刘涛 摄)

在点评环节,李玉院士表示,油菜、燕麦、盐碱地切合吉林省当前农业需求,油菜和燕麦真正实现了白城地区盐碱地改良的终极目标。他建议将菌物加入循环农业当中,实现植物、动物、菌物三物融合生产,向微生物要粮食,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实现油菜花“春赏婺源、秋看查干”;大力推广油菜苔,实现商品化;重视土壤微生物指标在改良前后的变化。李天来院士表示,项目的研究、示范做得非常好,未来要重视产业化。他建议要多尝试燕麦、西甜瓜等经济作物与油菜相结合,探索新模式;要做成产业链,实现粪便、秸秆、盐碱地改良良性循环;要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破解土壤连作障碍,使盐碱地得到快速治理。金宁一院士建议,要认真研究化学、结构物理、生物等方式对改造后的盐碱地土地微生态有何作用;要认真研究黄曲霉素来自哪里、青贮饲料太久用后是否会富集黄曲霉素;所有检测数据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来永才研究员表示,油菜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见效快、不反弹。他建议要培育龙头企业,给予配套扶持;油菜苔成为黑龙江可常年供应的新菜种,不占用生产蔬菜的耕地,使盐碱地先期治理成本得以降低;要积极加入企业耕地占补平衡的计划中。黄凤洪研究员表示,耐盐碱油菜品种好、技术好,在白城的综合应用好。今后,要进一步形成“粮、经、饲”循环的相关配套技术和模式,在“三品一标”等方面进一步梳理、完善。梁正伟研究员认为,盐碱地综合利用要扩展生物物种,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稻则稻,宜牧则牧,宜菜则菜。郑殿峰教授表示,油菜是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是恢复我国耕地基础肥力的高效作物,也是解决饲料国产化问题的新型作物。他建议通过施肥与两段式收获等手段解决油菜饲料化过程中含水量较高的问题;留茬越冬,实现冬季农田全覆盖,充分保护土壤;加强不同生态区的机械配套和专用农业投入品的开发;加强基于油菜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形成全国油菜推进协作组,加大在全国推广应用的力度。禾和牧业负责人张会臣表示,油菜每公顷一季产量达70吨,比玉米高25吨,可有效降低青贮成本;全株蛋白质含量约20%,比玉米高10%以上。通过现场的观摩和交流,对于油菜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自己信心满满。

我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学者及洪山实验室项目组成员、兄弟院校、生产基地及合作企业负责人等来自23个单位的73位嘉宾参加了观摩和研讨活动。